aboutus news producta service join contact home
> 新闻中心 > 新闻列表        
 
 
 

盛邦:独家“秘方”烹出美前景
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----------精耕细作十年走出品牌路,主营产品占据国内商用车同类产品市场供应“半壁江山”
 
本报讯  十年前,一家为国内商用车提供各类传感器、仅仅拥有寥寥数人的无锡市盛邦电子有限公司在蠡开破土萌芽;十年后,公司成为该领域规模最大、研发能力最强的品牌供应商,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近亿元,客户囊括中国一汽、陕重汽、康明斯、潍柴、玉柴、锡柴等目前国内最强的发动机和整车厂,并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。十年间,“盛邦”如何从幼苗长成大树,成功从跨国公司独大的市场份额中抢占半边天,公司总经理周健一语道破:用创新力激发企业的生命力,让技术和质量征服国内市场。
技术领先+过硬质量=打开市场的敲门砖
“打破传统技术的桎梏,寻求国内重卡零配件市场革新。”成立初期,“盛邦”对研发产品的目标定位就很明晰。经过前期研发,公司推出了第一个拳头产品——电子式机油压力传感器,该产品技术当时尚属国内首创。业内专家曾如此评价:“这一产品大大提高了重卡的整车使用寿命,让国内机油压力传感器的技术革新提前了8年。”
“只有技术领先,才有市场吸引力和号召力。”周健介绍,传统的汽车机油泵压力传感器本质是金属弹性结构,其产品设计原理,是利用金属材料的弹性,通过一套复杂的机械装置转换成仪表所需的电气信号,存在低可靠性、低精度等缺陷。公司研发的电子式传感器,革命性地将此产品的高精度、高可靠性与传统仪表的信号匹配整合成为全新产品,有针对性地克服了这些缺陷。投用10年来,该产品仍在国内重卡市场占据80%的份额。
作为一个横空出世的“新生命”,怎样融入现有的商用车整车市场供应链,在各方利益盘剥中争取到订单?对于当时面临的考验,周健很有信心:“关键时候要靠产品的技术和质量说话。”至今,他对公司收获的第一大单依然记忆犹新。2005年初,在陕西某知名汽车制造商组织的一次产品洽谈会上,公司就遭遇了短兵相接的一场硬仗。有一家供应商对“盛邦”的研发报告逐一挑刺,试图凸显自身产品的优势。这显然低估了“盛邦”的实力,周健既是管理者,也是产品的研发者,且精通传感器的理论,通晓电子线路、汽车仪表和机械结构,对报告中的每一个数据都了然于心。针对所谓的“缺陷”,他一番专业的数据和精确度的匹配性阐述,反倒验证了对方产品存在不严谨性能的漏洞。会后客户当场拍板全线使用盛邦产品。产品投用后,优越的性能和领先的技术很快得到市场的认可,订单源源不断而来。
研发投入+品质追求=企业发展的保鲜剂
在一次国内大型汽配件交流会上,美国一家从事汽车电子产品销售的公司经理看到“盛邦”的产品后,曾给出如此的评价:“你们是一家值得尊敬的企业。”殊不知,赢得市场和同行尊敬的背后,“盛邦”付出了数倍的努力。
从近三年公司在技术研发上总投入2000多万元的“豪气”来看,“盛邦”在“逐新”上可谓不遗余力。“国内零部件行业面临的最主要瓶颈是研发能力。”周健表示,不被市场淘汰,创新力就是企业的生命力。目前公司每年研发经费超过销售收入的10%,相较其他企业3%-5%的比重超出一大截。近三年来,公司研发项目备案17项,平均每年5.7项以上。科技成果转化21项,项目转化成新产品21项,公司的新产品投产率100%,目前已经开发出十几个大类200多种型号的产品,这样的成绩在行业内都属于佼佼者。
除了在研发上舍得投入,公司还提炼出一套独有的产品检测标准,让品质实现最优化。“公司内部对新产品投用前期的检测就有80多项标准。”在进入“盛邦”前,员工小张也在其他同类企业工作了十多年,在他印象中,一般公司对产品性能检测最多不过二、三十项。然而,国内某知名企业对公司一款电控系统产品的认证试验,彻底改变了他的想法。“通常产品认证只需做2000个小时,但一家厂商提出了苛刻要求,需做8000多个小时。”小张说,令厂商没想到是,公司产品在如此苛刻的条件下依然运转正常,当即下了订单,启动了合作程序。现在,小张外出洽谈时底气十足:“我对公司销售的产品很有信心。”
敏锐嗅觉+稳健布局=快速切入未来市场
“一直被模仿,从未被超越。”谈到创新型企业普遍面临的抄袭现象,周健显得很有底气,“市场的需求靠的是敏锐的嗅觉,我们的步伐总比别人快一步。”
2013年、2014年,随着工信部相继实施汽车排放国三、国四标准,令很多国内商用车零配件厂商面临市场的“大考”。在很多企业还在为新品研发一筹莫展之际,“盛邦”却早已做好了技术储备,先期完成了对发动机电控系统、尾气处理系统所需的各类传感器的研发工作,并通过了整车厂商的匹配性试验进入投产阶段。
“只有充分的了解政策,跑在市场需求的前面,才能更好地进行产品研发和快速切入未来市场。”谈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,周健充满了憧憬,随着国家减排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推进,现在,公司已经着手进行国五排放标准的相关传感器的研发工作,并计划在今年形成500万只各类车用传感器的生产能力和销售规模。同时,立足车身和发动机平台传感器领域,成为国内最强的自主品牌传感器供应商。此外,随着重卡智能化的发展,公司也将紧跟发展趋势,配备研发力度,提升卡车在舒适性、娱乐性等方面的性能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5.6.26无锡《新滨湖》报头版